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全面解读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全面解读
摘要:2023年5月,经过近两年的立法进程,欧盟理事会投票通过了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欧盟碳关税正式生效,并定于2023年10月1日开始其过渡期,且实施相关条款。
首个填报期已逼近,2024年1月底前,今年第四季度出口产品的碳含量报告将要提交。CBAM到底是什么?相关企业又该如何填报?填报前的各种问题,本文一一为你解答。
CBAM是什么?
碳边境调节机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CBAM)是欧盟提出的一项新政策,也被称为碳边境税或碳关税。CBAM是全球范围内首个采用贸易政策应对碳泄漏风险的政策工具,旨在使欧盟内外的同量碳排放所需支付的价格基本持平。
目前,CBAM涵盖范围包括钢铁、水泥、铝、化肥、电力和氢6个行业。根据规定,只要是生产地碳定价低于欧盟碳价的产品,一旦进口到欧盟关税区,就要购买CBAM凭证,补足其间的差额,因此,CBAM本质是为进口产品设立一个虚拟的碳定价机制。
为什么要实行CBAM?
CBAM作为“Fit for 55”应对气候变化一揽子计划(2030年温室气体较1990年减少55%的碳排放目标)中的一部分,其宗旨在于促进欧盟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欧盟碳排放权交易系统(EU ETS)作为全球交易量最大的碳市场,已按计划于2021年进入了第四阶段,其年配额总量进一步缩减。
在此背景下,为了保护欧盟内部市场,并防止欧盟境内企业因碳配额价格上涨和免费配额的减少而选择将生产转移到碳成本较低的境外国家,或被迫将市场份额让给碳成本更低的竞争对手(即碳泄漏),CBAM应运而生。
碳泄漏是什么?
前面提到多次的“碳泄漏”是什么呢?碳泄漏是指一个国家采用较严格的气候政策而减少排放量,导致另一个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的情况。
现在欧盟的情况是,实施碳排放管制政策和碳定价,使欧盟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增加,但非欧盟国家没有类似的约束措施,企业生产产品的成本相对较低。为了追求成本优势,一些欧盟企业的生产活动可能转移到管制更松的非欧盟国家。欧盟国内的碳排放减少,但全球总排放恐未减少,只是从欧盟向别处转移。欧盟的减排可能会被非欧盟国家增加的排放所抵消,即碳泄漏。
碳泄漏不仅会影响碳减排目标的实现,还会对经济造成一定影响。为了防止碳泄漏,欧洲议会采取了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
CBAM如何填报?
2023年10月起,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已进入过渡期,8月17日发布运营商和进口商指导文件,11月8日发布装置CBAM通信模板-最终草案07.11.2023,11月21日发布欧盟外运营商装置CBAM实施指导文件,钢铁、水泥、铝、化肥等行业出口企业需要按照以上文件要求,由出口商提交碳排放数据,进口商提交报告与申报单,并于2024年1月底前,提交今年第四季度出口产品的碳排放报告。
来源:山东环境医院